环境温度一旦突破40 ℃,空压机的散热负荷瞬间翻倍。最常见的后果是:润滑油黏度下降、主机排温飙升,温控阀被迫全开仍压不住,控制器直接“高温跳机”;同时,后冷却器效率衰减,压缩空气带着更多水蒸气进入干燥机,露点随之升高。要想既不停机又不牺牲气源品质,散热系统必须做“加法”和“减法”并举的改造。
首先做“加法”。把原厂风冷机升级为“双通道并联水冷”:在机头与油冷之间串接一台不锈钢板式换热器,冷却水来自闭式冷却塔,循环水温32–35 ℃,可将主机排温从110 ℃压到90 ℃以下;再在排气端加一只独立的后冷器,让压缩空气先降到35 ℃,减轻干燥机负荷。若现场无冷却水,可在机组顶部加装变频轴流风机,风量提高30%,并增设导风罩,把热空气直接排到室外,避免机房“热岛”。
接着做“减法”。给空压站整体做“冷房”:在机房安装负压风机+湿帘系统,把室温稳定在35 ℃以下;同时把空压机进气口通过铝箔软管引至室外阴凉侧,降低进气温度3–5 ℃,相当于给整机“喝凉水”。
最后做“监控”。在油路、气路各装一只PT100温度探头,数据接入PLC:油温>95 ℃或后冷出口>40 ℃即报警,联动打开备用风机或增加冷却水流量;干燥机入口前再加露点仪,露点>-20 ℃即提示排水阀堵塞或冷干机过载。经过这三步改造,空压站在40 ℃以上仍能连续运行,露点稳定在-40 ℃,高温跳机概率可降至1%以下。